芮城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从我国的教育思想看体验式教育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年8月18日  阅读次数:

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看体验式德育教育

 

山西省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董波林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无不闪耀着古代先哲教育智慧的光芒。体验式德育教育在古人的教育思想中无处不在。从诸多传统文化经典之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思想。“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通过躬身践行的体验达到自我的完善。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孔子(待考证)。这句话的意思为:我听见的,我会健忘;我看见的,我会想的起来;我操练,我能体会最深。它折射出了孔子的体验式教育思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因此,孔子周游列国,亲见亲历,验证感悟而终成圣人。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的做法验证了只有在实践的体验中才能磨练意志,修身得道,担当大任。
《荀子·儒效》里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把“行”作为检验“知”的标准和“知”的最终目的,只有把道德认识付诸实践,才是对道德真正认识。只有坚持“锲而不舍,积善成德”才可以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崇高道德境界。
庄子讲:“道行之而成”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也是强调道德学习是一项实践活动,是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才能有成效的。
《墨子·修身》中讲君子应“以身戴行”意为身体力行地去体验,用自身的行动去赢得别人的拥戴,强调“行”也就是实践、体验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十分重视“力行”。“夫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他所说的“力行”,是要求将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朱熹的见解继承和发扬了孔子 “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看法。他认为只要使青少年日常一言一行都能遵循一定的礼仪守则和规范去做,日子久了,自然会形成习惯。可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不仅在于“知”而关键在于“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绝)知此事需躬行。”这是南宋陆游的诗句,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在陆游那个时代,能有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张,确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说》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又曰出自: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原著作者刘彝《画旨》)。读万卷书,就是要多读书,接受教育;行万里路,就是要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品格。这种求知模式广为古代先哲所采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科学性,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人求知、求道的基本模式。

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张之一“教学做合一”讲的也是在做中学,在做中获知。毛泽东同志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可见,躬身实践,在体验中受到教育,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精华之一。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也证明了经过亲身体验我们才能有效的把学到的东西悟出来。 
可以说,体验式教育古而有之,古今同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而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在道德教育领域,体验式教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我们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教育理论中汲取精华,才能让它绽放出炫丽夺目的光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大教育朱熹朱熹教育历程与思想研究作者:陈国代,姚进生,张品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作者: 张传燧,广东教育出版社。

3、《教育研究》杂志等。